網易科技訊 7月13日消息,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盡管小米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商業模式及估值遭到不少人的質疑,但該股上市首周的整體表現還是相當喜人,大漲26.18%。
亞洲大部分主要股指周五都呈現復蘇,在本周早些時候因貿易摩擦遭遇拋售后實現反彈。日本的日經指數漲幅最高,達到1.85%。然而,上證綜合指數卻逆勢而行,下跌了0.2%。
周五的大主題
盡管IPO首日遭遇破發,但整體來說,小米香港上市第一周的表現相當喜人。
發生了什么
在周一上市前的一個月里,小米出現了一些波折:6月份擱置了在中國內地發行CDR(中國存托憑證)的計劃,最終將IPO發行價定在區間低位。許多投資者和分析師都對其商業模式和估值預期持懷疑態度。
然而,在上市首日遭到拋售以后,該股強勢反彈,周五漲幅甚至高達11%。今天每股21港元(約合2.68美元)的收盤價,比17港元的發行價格足足高出近24%。這使得該公司的市值接近670億美元,與日本老牌電子和娛樂集團索尼大致相當。
小米股價最初的反彈的刺激因素是:恒生指數在小米上市當天宣布將小米納入恒指,它由此創下港股如恒的最快紀錄。小米納入恒指也利好A股投資者,因為恒指的股票對接了滬港通,一般股民也可以很方便地買賣小米股票。
小米掛牌上市前,亞洲股市普遍走軟也拖累了市場氣氛。然而,本周多數地區的指數都將收高,即便美國白宮公布擬對中國2000億美元產品加征關稅的清單。
上證綜指本周上漲了2.8%左右,相較于1月份的近期高點仍然低出20%以上。(樂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