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以來,習近平主席多次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思想,特別是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強調指出,為了和平,我們要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習主席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思想,科學回答了當今世界和人類社會發展的主要特征、基本趨勢和內在規律,這是開展國與國交往、處理國際事務、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的中國智慧和倡議,體現出超越時空、跨越國家民族的強大影響力和生命力,已成為指導國家總體外交、引領世界和平發展的偉大旗幟。近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孫建國上將在《中國軍事科學》雜志撰文,從領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夢的時代要求,認識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思想的重大意義,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思想的豐富內涵,著眼為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營造有利國際環境,提出做好新形勢下國家總體外交特別是軍事外交工作的思考舉措,對于學習貫徹習主席重大外交戰略思想具有積極借鑒參考價值。
引領世界永續和平、繁榮發展的偉大旗幟
——學習習近平主席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思想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 孫建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鮮明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思想,先后60多次作出深刻闡述,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認同。習近平主席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思想,科學回答了當今世界和人類社會發展的主要特征、基本趨勢和內在規律,對于消除民族國家隔閡、超越意識形態束縛,對于凝聚各國智慧力量、共同應對威脅挑戰,對于開展國與國交往、處理國際事務、構建國際新秩序,具有重要的引領推動作用,開創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境界,標志著我們黨外交指導理論實現新發展,推動國際戰略格局呈現新氣象,成為指導國家總體外交、引領世界和平發展的偉大旗幟。
一、深刻認識習近平主席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思想的時代背景和重大意義
習近平主席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思想,傳承人類智慧,扎根中華沃土,呼應時代律動,勾畫了當今世界和人類社會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美好未來和必由之路,具有堅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豐富的國際社會實踐基礎和優秀的人類思想文化基礎。
。ㄒ唬┤祟惷\共同體重要思想,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社會發展的理論學說,是對人類社會發展走向的科學判斷。19世紀五六十年代,馬克思、恩格斯深刻剖析資本主義制度下社會化大生產和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揭示了社會主義終將取代資本主義直至實現共產主義的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明確共產主義階段是真正的共同體,即“自由人的聯合體”,這就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理想社會”的設計構想。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創造性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三個世界”理論、和平發展時代主題、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建設和諧世界等一系列重大外交戰略思想,打開了新中國的外交局面,樹立了負責任大國形象,塑造了于我有利的國際戰略格局,推動國際秩序持續向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鮮明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思想,強調必須堅持各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各國體量有大小、國力有強弱、發展有先后,都是國際社會平等一員,都有平等參與地區和國際事務的權利,涉及大家的事情要由各國共同商量來辦;必須堅持合作共贏、共同發展,摒棄零和游戲、你輸我贏的舊思維,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必須堅持實現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各國人民命運與共、唇齒相依,沒有一個國家能實現脫離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也沒有建立在其他國家不安全的基礎上的安全;必須堅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鑒,促進不同文明、不同發展模式交流對話,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交流互鑒中共同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當今世界發展實踐緊密結合的產物,繼承和發展了我黨外交戰略思想,是指導我們正確認識當今世界、科學判斷世界發展趨勢、積極做好國家對外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
。ǘ┤祟惷\共同體重要思想,準確把握了世界發展的時代大勢,是攜手共建人類美好家園的理性思考。當今時代,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世界面臨前所未有之大變局大調整。一是各國利益相互交融。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年商品出口總額已達20萬億美元規模,國與國之間的相互依存空前緊密,利益共生不斷深化,國際貿易、跨國投資和國際金融迅速發展,國際分工和專業化生產加速推進,世界各國都在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之中,成為無法割裂的整體,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各方都會受到影響。進入信息化時代,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全球聯網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已達20億部,網民數量近30億,世界互動空前頻繁,各國合作空前加深,人類聯系空前緊密,深刻地影響和改變著社會經濟模式、人類生產生活方式。二是整個地球安危與共。當前,國際秩序繼續朝著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的方向發展,但天下還遠不太平,地緣政治因素更加突出,局部動蕩此起彼伏,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新干涉主義有所上升,軍備競爭、恐怖主義等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40多個國家依然深陷戰亂沖突,5000多萬人顛沛流離,數億人生活在戰爭陰影下?v觀全球,世界和平與發展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具有全局性、綜合性和長遠性,沒有哪一國能夠獨善其身,也沒有哪一國可以包打天下,需要各國同舟共濟、攜手共進。三是人類文明包容互鑒。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多姿多彩、各有千秋,沒有優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別。各國人民共同創造豐富多彩的世界,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當今世界有70億人口、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5000多種語言,文明互容、文明互鑒、文明互通成為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思想,敏銳洞察世界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積極回應世界發展的時代要求,給出了世界各國邁向繁榮發展的根本之策。
。ㄈ┤祟惷\共同體重要思想,凝練升華了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是超越民族國家和意識形態的智慧結晶。天下生命共源,人類本來同根。古往今來,人類對謀求和平、進步、發展的思索從未止步。始終倡導人類社會同舟共濟、攜手維護和平安全。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指出,“戰爭對于雙方都是有害的;它使勝利者和失敗者一樣遭到毀滅”。德國哲學家康德在《論永久和平》中說,“永久和平最終將以兩種方式中的一種降臨:或由于人類的洞察力,或因為在巨大的沖突和災難面前,除了永久和平人類別無他選!睌登旮盍雅c對抗、戰爭與沖突警示人們,世界不應是你死我活的角斗場,而是風雨同舟的命運共同體,要同心協力共建安全保障。始終倡導人類社會平等相待、攜手踐行公平正義。進入階級社會以來,由于私有制的存在,人類產生了極大的不平等不公正。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所描繪的“理想國”以正義為原則而建立,強調“公正即和諧,正義是個人和國家的善德”。英國人莫爾的《烏托邦》描繪了一個沒有剝削壓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會。圣西門、傅立葉、歐文特別是馬克思在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罪惡、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的同時,提出“各盡所能、按勞分配”原則,倡導實現社會平等。隨著全球化進程加快,人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世界的命運由各國人民共同掌握,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都是國際社會平等成員,需要平等相待、攜手共進。始終倡導國際社會守望相助、攜手實現共同發展。人類由形形色色的集體組成,小則家庭、家族、宗族,大則民族、國家、社會,休戚相關、安危與共。400年前,英國詩人約翰·多恩就認為“誰都不是一座島嶼,自成一體;每個人都是廣袤大陸的一部分”。一年多前,基辛格也提出“當今世界處于無序狀態,需要通過合作構建和維護世界秩序”。人類夢想相通、各國興衰相伴,合作共贏成為國際社會的共同心愿。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思想,匯集了世界先進思想的精華內核,強調聚同化異、求同存異,在共建、共享、共贏中共同發展,為實現全人類的共同理想指明了前進的道路。
。ㄋ模┤祟惷\共同體重要思想,概括總結了世界各國的生動實踐,是實現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的必然選擇。從航海探險到殖民擴張,從工業革命到世界大戰,一代代霸主競相登上歷史舞臺,主導著一場場順昌逆亡、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歷史車輪滾滾向前,人類社會今非昔比。當前,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再也無法單獨主宰世界事務,各國發展的共同性、利益的共同性、挑戰的共同性、治理的共同性日益凸顯。為避免重復歷史的苦難,實現人類社會的和平與繁榮,國際社會一直在探索實踐。一方面,積極推進實現地區政治、經濟、安全、文化等各領域一體化進程。在歐洲,1991年歐共體成員國簽署《歐洲聯盟條約》,決定成立經濟貨幣聯盟和政治聯盟,歐洲一體化進程進入全面推進階段,成為區域一體化的領跑者。在美洲,2011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區33國代表宣布成立拉共體,對外發出“拉美聲音”。在非洲,2013年非盟首腦會議通過具有歷史意義的《非盟/非統50周年宣言》,強調實現一體化、走自強自立之路。在亞洲,地區國家之間已簽訂140多個各類區域貿易安排,形成以東盟為中心的“10+1”、“10+3”等合作框架,并在此基礎上演化為“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定談判。這一系列舉措,為實現各國和諧相處、共同發展、邁向繁榮注入了生機與活力。另一方面,大力構建解決地區和全球和平安全與包容性發展的重要機制。1945年50個國家代表簽署《聯合國憲章》,強調推動世界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奠定了戰后國際秩序的基礎,人類從此邁向以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道路。2003年東盟峰會確立東盟政治安全、經濟、社會文化三個共同體的目標,在促進地區和平與發展進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2008年二十國集團召開首次峰會協調各國共同采取措施,確立了全球性危機需要全球應對協同解決的理念,使世界經濟擺脫了陷入全球大蕭條的境地。2015年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會議強調,將共同尋求解決地區和全球問題的有效途徑,維護世界政治經濟穩定,建立更加公正平等的國際秩序!督鸫u國家領導人第七次會晤烏法宣言》倡導深化伙伴關系以加快國際發展,并通過對話、合作、經驗分享等形式加強互動,促進互利共贏的國際合作。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思想,科學總結國際社會的豐富實踐,為人類和平共處、共同發展提供了遵循。
。ㄎ澹┤祟惷\共同體重要思想,傳承弘揚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推動世界邁向繁榮發展的中國貢獻。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思想,從中國五千年的文化中滋養,在近代以來的苦難中淬火,于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升華,為人類社會繁榮發展貢獻了中國價值、給出了中國方略、發揮了中國作用。一是對“民胞物與、仁者愛人”精神的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仁愛友善思想,強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以友輔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要讓各國人民心心相印、攜手同行,戰勝共同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展現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強大力量。二是對“天下為公、世界大同”思想的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注重從整體看世界,倡導“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天人合一、世界大同”的理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要讓各國人民共同掌握世界的命運,共同實現繁榮發展,共同維護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不斷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三是對“兼愛非攻、親仁善鄰”志向的傳承弘揚。中華民族愛好和平的傳統綿延數千年,推崇“近者悅,遠者來”、“德不孤,必有鄰”、“以文化人、以德服人”等價值理念和行為規范,崇尚和平成為中國人的血脈和基因,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要讓世界各國和睦相處、和諧發展,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享和平。四是對“以和為貴、和而不同”理念的傳承弘揚。中國自古就有“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钡捏鹧,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要讓不同國家、不同文明取長補短、共生共存、合作共贏。五是對“推己及人、立己達人”道德的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歷來強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至今仍是國際公認的倫理法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要超越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差異,在國際關系中堅持正確的義利觀,共同為推動建立平等互信、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作出努力。
二、準確領會習近平主席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思想的豐富內涵和科學精神
習近平主席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論述,涵蓋世界形勢、戰略格局、國家關系、國際秩序、全球治理、文明發展等各領域各方面,內涵豐富,思想深邃,構成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學習理解習近平主席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思想,需要著重把握以下七個方面:
。ㄒ唬┖推桨l展的時代觀。和平與發展從來就是人類命運中的重大課題。習近平主席指出,不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和平發展仍是當今時代主題,強調要充分認清和平發展的極端重要性,指出和平猶如空氣和陽光,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充分認清和平與發展的內在關系,指出沒有和平不可能順利發展,沒有發展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充分認清和平發展的必然趨勢,指出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已經成為不可阻攔的滾滾潮流,弱肉強食、叢林法則不是人類共存之道,窮兵黷武、強權獨霸不是人類和平之策,贏者通吃、零和博弈不是人類發展之路;充分認清和平發展來之不易,指出千百年來人類都夢想著持久和平,必須時刻保持清醒、倍加珍惜和平;充分認清和平發展是需要共同維護的,破壞和平的因素始終值得警惕,如果只想享受和平,不愿維護和平,和平就將不復存在。
。ǘ┖椭C共生的秩序觀。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直接關乎各國人民的利益和福祉,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應有之義。習近平主席多次指出,要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強調當今世界是一個發展變革的世界,是一個新機遇新挑戰層出不窮的世界,是一個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深度調整的世界;各國要積極參與,發揮建設性作用,為世界和平穩定提供制度保障;一大批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快速發展,為推動國際秩序調整提供了力量支撐;大力弘揚萬隆精神,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壟斷國際事務的想法落后于時代,壟斷國際事務的行動肯定不能成功;共同推動國際關系法治化,共同維護國際法和國際秩序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各國都應該依法行使權利,反對歪曲國際法,反對以“法治”之名行侵害他國正當權益、破壞和平穩定之實;推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體現各方關切和訴求,更好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正當權益;堅定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維護二戰成果和戰后國際秩序,維護世界和平、安全、穩定。
。ㄈ┕步ü蚕淼陌l展觀。實現共同發展、共同進步、共同繁榮,是貫穿習近平主席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思想的一條主線,體現對各國人民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的高度關切和博大情懷。對發展目標,強調各國人民都能夠共享世界經濟科技發展的成果,各國人民的意愿都能夠得到尊重,各國能夠齊心協力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對發展原則,強調堅持同舟共濟、權責共擔,堅持共商、共建、共享,開放包容,謀求雙贏、多贏、共贏,鼓勵并行不悖開展雙邊、多邊、區域、跨區域合作。對發展方式,強調打造利益共同體,以建設利益共享的價值鏈和利益融合的大市場為目標,共同構建更緊密經濟伙伴關系,合力拓展更大的發展空間。對發展途徑,主張深化亞非合作,構建寬領域、多層次、全方位的亞非合作新格局,拓展南南合作、推動南北合作,推動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平衡發展,夯實世界經濟長期穩定發展基礎。對發展動力,強調塑造各國發展創新、增長聯動、利益融合的世界經濟,堅定維護和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
。ㄋ模┏搅愫偷陌踩^。習近平主席站在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非常重視安全因素的特殊影響和作用,提出開創“命運與共、唇齒相依”的安全新局面。在安全理念上,倡導共同安全、綜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續安全,強調尊重和保障每一個國家安全,統籌維護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安全,通過對話合作促進各國和本地區安全,發展和安全并重以實現持久安全,指出不能身體已進入21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過去,停留在殖民擴張的舊時代里,停留在冷戰思維、零和博弈老框框內。在大國關系上,提出構建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強調需要共同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在威脅應對上,提出既要著力解決當前突出的地區安全問題,又要統籌謀劃如何應對各類潛在的安全威脅;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反對動輒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加強國際和地區合作,共同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在機制建設上,指出合作安全、集體安全、共同安全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選擇,強化針對第三方的軍事同盟不利于地區共同安全,強調搭建地區安全和合作新架構,努力走出一條共建、共享、共贏的安全之路。
。ㄎ澹嘭煿矒闹卫碛^。習近平主席著眼當今世界存在的突出矛盾和熱點敏感問題,提出了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一是倡導各國承擔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國家無論大小、強弱、貧富,都應該做和平的維護者和促進者,不能這邊搭臺、那邊拆臺,而應該相互補臺、好戲連臺,不能為一己之私挑起事端、激化矛盾,不能為一己之私把一個地區乃至世界搞亂。作為大國,意味著對地區和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更大責任,而不是對地區和國際事務的更大壟斷。二是堅持全球經濟治理要公平公正。革故鼎新國際經濟規則,發揮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金磚國家等全球和區域經濟治理平臺作用,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增加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以適應世界經濟格局的深刻變化,讓責任和能力相匹配。三是展現中國責任擔當。中國加強宏觀經濟政策調控,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既對中國經濟負責,也對世界經濟負責。
。┝x利合一的價值觀。正確義利觀體現了我國在國際上主持公道、追求正義、踐行平等的價值理念,是我國軟實力的一個鮮明標志。習近平主席強調,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在國際合作中既要注重利,更要注重義,以義為先、先義后利;強調不搞我贏你輸、我多你少,講求言必信、行必果;強調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樹道義,把發展中國家作為對外政策的基礎,永遠做發展中國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誠伙伴;強調按照親誠惠容和真實親誠的理念,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發展更好惠及周邊和發展中國家,絕不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絕不做損人利己的事情;強調政治上堅持正義、秉持公道、道義優先,經濟上堅持互利共贏、共同發展,找到利益的共同點和交匯點,有原則、講情誼、講道義,多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ㄆ撸┌莼ヨb的文明觀。文明是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習近平主席強調文明是多彩的,人類文明因多樣才有交流互鑒的價值,指出從茹毛飲血到田園農耕,從工業革命到信息社會,構成了波瀾壯闊的文明圖譜,書寫了激蕩人心的文明華章,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可以豐富人類文明的色彩,讓各國人民享受更富內涵的精神生活、開創更有選擇的未來;強調文明是平等的,人類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鑒的前提,指出各種人類文明在價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無是處的文明,文明沒有高低、優劣之分;強調文明是包容的,人類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鑒的動力,指出要尊重文明多樣性,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和平共處、和諧共生,不能唯我獨尊、貶低其他文明和民族,企圖建立單一文明的一統天下,只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對習近平主席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思想,我們必須從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繼承與發展的有機結合上來認識和理解,充分認清這是順應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圖共贏歷史潮流的時代產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屬性的集中體現,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持久和平、共同繁榮世界夢的可靠保障,對推動構建一個和諧共生、對話合作的美好世界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三、積極推動習近平主席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思想在國家總體外交特別是軍事外交領域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理論的巨大威力,就在于它能夠指導實踐、改變世界。習近平主席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思想,是與時俱進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我們必須以此為偉大旗幟,指引和推動軍事外交工作不斷開創新的局面,努力為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營造有利的國際環境。
一是大力宣揚人類命運共同體,切實在全球唱響、推動、踐行這一重要思想。準確把握宣傳重點,大力宣揚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時代價值、成功實踐,引導國際社會從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中認清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必然,從解決當前突出矛盾沖突中認清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現實意義,唱響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和諧共生的時代主旋律;全方位滲透融入軍事外交工作,結合高層軍事交往、防務安全磋商、國際安全會議、務實軍事合作、對外軍事援助、軍事新聞發布等,積極宣傳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思想,增進了解信任,特別是要發揮好多邊外交平臺的作用,擴大人類命運共同體影響;增強對外傳播的有效性,把宣傳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思想與中國的外交政策與實踐結合起來,與各國關于促進人類和平發展進步的立場主張聯系起來,運用外方易于接受的話語體系、方式方法,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思想深入人心。
二是全方位深化對外軍事關系,促進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軍事外交是國家間關系水平的深層次反映,是維護國際社會共同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要構建健康穩定的大國軍事關系框架,深化中俄兩軍在兩國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框架下的交流合作,逐步構建全面多元、可持續的機制架構,推動兩軍關系向更廣領域、更深層次發展;與美軍事交往要堅持尊重、合作、互信、穩健,加強防務領域對話、交流與合作,增進互信、防范風險、管控危機,在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框架下,著力構建“互信、合作、不沖突、可持續”的新型軍事關系;提升與歐盟國家軍事關系水平,力爭在發展中歐軍事關系上拓展新領域、取得新成果。要妥善處理好中日、中印及周邊國家軍事關系,著力維護和促進周邊地區安全穩定;發展與非洲、拉美、南太平洋國家的傳統友好軍事關系,相互幫助支持,積極維護發展中國家利益,樹立負責任大國形象。要積極參與國際和地區安全機制建設,建好用好上合組織、亞信、東盟地區論壇、東盟防長擴大會等現有地區安全合作機制,推動建立有利于地區和平穩定繁榮的安全和合作新架構,為維護世界和地區持久和平提供保障。
三是大力加強務實性軍事交流合作,努力營造平等互信、合作共贏的國際安全環境。積極拓展軍事安全合作空間,與各國軍隊開展務實交流合作,不斷探索交流合作的新領域、新內容、新模式,共同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和挑戰,為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更多有利外部條件。要在廣泛交流中加強學習借鑒,與外軍在防務政策、軍兵種建設、院校教育、后勤建設、軍事學術等領域廣泛開展對話交流,借鑒有益經驗,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進步。要在務實合作中擴大共同利益,堅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贏,加強與有關國家軍隊在人員培訓、軍事援助、裝備技術等領域的合作,支持各自國防和軍隊建設,提高防衛作戰能力,共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要在聯合行動中提高威脅應對能力,開展多層次、多領域、多軍兵種的雙邊多邊聯演聯訓,推動演訓課目從非傳統安全領域向傳統安全領域拓展,積極參與國際海上安全對話與合作,堅持合作應對海上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
四是妥善處理國際和地區熱點敏感問題,有效控制化解各種危機和風險。當前國際和地區熱點敏感問題層出不窮,妥善處理敏感問題、管控危機風險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要求。要堅持對話協商,以和平談判、溝通協商增進了解,積累共識,化解糾紛,逐步尋求解決矛盾分歧的辦法。要建立管控機制,著眼國家安全需求,與外軍健全完善戰略溝通、信任措施、聯絡機制、行為準則等各層級各類型危機管控機制,保持順暢有效的多層級溝通渠道,確保危機發生時能找得到人、說得上話、管得了事。目前,我國已與27個國家建立了防務安全磋商對話機制,與東盟國家正在探討建立雙邊防務熱線等危機管控措施,與美國正在完善?障嘤霭踩袨闇蕜t,與韓國正在磋商建立國防部直通電話。要積極開展預防性、介入性和建設性軍事外交活動,優先預防危機,主動化解危機,善于管控危機,避免發生嚴重沖突甚至局部戰爭。
五是積極履行國際責任和義務,為促進地區和世界共同安全做出更大貢獻。近年來,我們堅持在能力所及的范圍內積極履行國際責任,向國際社會提供公共安全產品。在國際維和方面,1990年以來,中國軍隊派出3萬余名官兵,參加24項聯合國維和行動,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出兵最多的國家;在災害救援方面,積極向印度洋海嘯、海地地震、菲律賓風災、尼泊爾地震、非洲埃博拉疫情等受災國,提供緊急救援物資與醫療援助,派遣軍隊專業力量赴外救援減災;在維護國際海上通道安全方面,2008年年底以來已派出21批62艘次艦船赴亞丁灣、索馬里海域,為6000余艘船只提供護航,其中多半是外國船只,等等?梢哉f,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在自身面臨人口、資源、環境等其他國家無法想象的壓力下,依然盡最大努力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國家和人民,體現了中國政府和人民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思想的莊嚴承諾和實際行動。要根據國力軍力增長和國際社會需求,進一步高效務實參與國際維和、國際人道主義救援、海外護航等行動,加強遂行多樣化任務能力建設,以開放的態度與各方廣泛開展國際安全合作,提供更多公共安全產品,發揮中國軍事外交獨特的建設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