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睹F役中將、少將,來自全軍各大單位,率領徒步、裝備和空中方隊莊嚴受閱,這在共和國閱兵史上還是第一次。
一個將軍,一面旗幟。在過去數月的高強度閱兵訓練中,這些年過半百的部隊高級指揮員,與普通官兵一起訓練、一起生活、一起吃苦,成為官兵行動的楷模、方隊的“最美標兵”。
訓練強度甚至超過年輕戰士
與比自己。常皻q的戰士一個標準站軍姿、踢正步、走隊列、喊口令,對將軍們來說,是個艱巨的挑戰。
“50多歲人的身體,當然不能跟十七八歲的小伙子比!卑賵F大戰“白刃格斗英雄連”英模部隊方隊將軍領隊、第14集團軍副軍長鄧志平說。
“所有受閱人員的要求都是一樣的!遍啽讲椒疥牽偨叹殑⑹狂愀嬖V記者,將軍們更是閱兵聯指在訓練上始終緊盯的“關鍵人”。
在向北京集中之前,將軍們其實都在各自方隊進行過基礎訓練。剛入住閱兵訓練基地參加集訓的時候,他們的訓練時間和受閱方隊一樣,都是一周訓練五天、每天五小時。
一周后,訓練時間很快加強為一周訓六天、每天八個半小時。訓練強度甚至超過了受閱方隊的年輕戰士。
“一上午喝上三瓶水,基本都沒去廁所!编囍酒秸f,“全變成汗水流走了”。
從5月下旬開始集中訓練,到6月30日結業考核,將軍們的訓練水平有了“脫胎換骨”的進步,所有人都順利結業。
“站在隊列里,我就是你的兵,不能搞特殊”
“比較難的是如何讓兩個帶隊的將軍走起來就像一個人!遍啽讲椒疥牽偨叹殑⑹狂愀嬖V記者,每個方隊的將軍領隊都有身高、胖瘦、腿長腿短的差異,在短時間里“把兩個人訓練成一個人”,決非易事。
靠什么?靠的就是千百次地一同踢正步,培養兩個人內化到“肌肉記憶”里的默契感。
為一個敬禮時的亮相擺頭動作,鄧志平和搭檔將軍領隊、第14集團軍副政委高偉在一起起碼練了上萬次,F在,兩個人走在閱兵訓練場上,一同邁腿、擺臂、踢腿、落地,不論從正面看還是側面看,都像是一個人。
不同方隊的將軍領隊訓練側重也不同。徒步方隊的將軍領隊重點練正步,裝備方隊的將軍則側重練軍姿和耐力。
。担窔q的海軍北海艦隊副司令員劉庚群,是反艦導彈方隊的將軍領隊。他曾多年在一線艦艇任職,作為指揮員也曾多次率艦出海執行重大任務,肩周和腿部關節都有嚴重勞損,稍長時間站立就疼痛難忍。
他只能靠咬牙堅持,先站10分鐘,然后20分鐘,再到半個鐘頭……
領隊教練員徐生喜考慮到將軍年齡大、身有傷,訓練中常會適當給予關照。劉庚群卻始終與戰士們訓在一塊兒。他告訴徐生喜:“站在隊列里,我就是你的兵,不能搞特殊!
經過1個多月集中強化訓練,劉庚群和年輕戰士一樣,練就了一身硬功夫。
方隊合練時,由于年齡大,劉庚群的動作總是比方隊“慢半拍”。他自我加壓“開小灶”,每次都比方隊提前40分鐘到達訓練場,和其他3名校官領隊反復練習敬禮動作。
半個月過后,4名領隊和方隊都做到了整齊劃一。
“將軍帶頭訓練吃苦,對部隊是無言的命令”
武警部隊抗戰英模部隊方隊將軍領隊、武警北京總隊副政委茍春燕曾在西藏服役33年,到北京工作才一年多,高原反應尚未完全消除,今年3月份還做了高原病引起的囊腫切除手術。
由于長期在高原高寒地區工作,心臟肥大,茍春燕每次頂著高溫酷暑訓練回去,就要把屋里的空調開到十六七度快速降溫,“不然會熱得受不了”。
在茍春燕和搭檔將軍領隊、武警北京總隊副司令員徐平的帶動激勵下,方隊全體隊員鉚足了勁爭第一、創一流。在上級組織的5次訓練考核評比中,方隊4次獲得優勝方隊流動紅旗,1次受到通報表揚。
“年齡和身體,都不是問題!薄捌叫完P大戰突擊連”英模部隊方隊將軍領隊、第16集團軍副軍長吳亞男并不覺得閱兵訓練苦到什么程度,盡管早年腰部訓練受傷的他現在每天都要靠裹著護腰踢正步。
吳亞男為了提高自己的正步水平,主動向方隊的訓練尖子“下戰書”。操場上,他從最初的50米正步“PK”,到100米正步比拼,每次都用盡全力。通過比正步步幅、比踢腿高度、比踢腿速度等,有力激發了隊員的訓練士氣。
“從接受閱兵任務的那天起,我們就是按打仗的標準和要求來參加受閱的!眳莵喣姓f。
“將軍帶頭訓練吃苦,對部隊是無言的命令!痹趧⑹狂憧磥,將軍們把自己當做普通一兵,和戰士天天在一起訓練、流汗、摸爬滾打,成了教育引領年輕戰士的“動力源”。